艺术品拍卖价格不断刷新高
2018年
苏富比亚洲拍卖总成交额达76.8亿港元,是其扎根亚洲45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,较为冷门小众的古籍善本不断升温,市场表现相当抢眼,其中明宣德御制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十卷,成交价高达2.388亿港元,创世界最贵佛经纪录。
2019年4月
香港苏富比春拍中,吴冠中的《荷花》成为现当代艺术板块的最大黑马,该作品以1.3亿港元(约合1.11亿元人民币)成交,登上冠军宝座。
2019年10月
香港苏富比以狂揽33.41亿港币,诞生5件亿元级拍品和44件千万级拍品强势收官!其中现当代艺术板块有3件过亿,2件超五千万港币成交!
不仅如此,随着近年来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的生态,随着科技的发展,艺术在融合空间、媒体、商业与金融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艺术品投资趋向国际化、多元化、金融化
艺术品市场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、货币发行量、市场资金流动、文化收藏氛围、财富人群数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。从地理角度来看,当前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跨国融合的趋势,跨文化合作越来越频繁,艺术品市场向全球化发展。
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,全球艺术品市场还会进一步开拓,市场对艺术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。艺术品收藏、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消费的需求是艺术品市场的三大原动力,收藏、投资与消费的变化使得艺术品国际化、多元化、科技化、大众化等趋势日益增强。
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显
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艺术的国际化,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,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。中国艺术家、画廊、拍卖公司、文化艺术机构、收藏家积极走向国际,进行全球化的布局和运营。
国外的艺术家、藏家和机构进入中国,开设画廊、拍卖等分支机构,展览、销售国内外艺术品,丰富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门类的同时,也助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。
艺术品多元化经营模式初见成效
在全球化的过程中,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行着自我革新,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综合经营、服务模式转变,经营品类中西荟萃,涵括艺术品、设计品、艺术衍生品、文创品等多种品类;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,从线下到线上,形成以作品交易为核心的产业、服务链。
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扶持,IP已经发展成为以知识产权为先导和底核的文化商业运转体系。目前文化艺术IP尚处于尝试、探索阶段,许多博物馆、美术馆加入到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大潮中,其中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塑造的故宫大IP文化深入人心,它把故宫传统的文化元素与当代时尚、设计相结合,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,产生了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。
高价促使艺术品与金融跨界结合
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,加快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。艺术市场与金融跨界融合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,具体导向艺术银行、艺术品基金、艺术信托、艺术众筹、艺术品按揭与抵押、艺术品产权交易、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等陆续崛起。艺术品金融及艺术品鉴定、艺术品评估、艺术品保险、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,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艺术品的审美属性被更多的人所认知,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艺术品消费领域里,中低端艺术品、文创产品被普通艺术品爱好者所追捧,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、艺术复制品、衍生品等成为他们主要选择。
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,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已在各行各业践行着。艺术品市场中,艺术数字化、网络竞拍、艺术品电商、艺术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等迅速发展。“科技+艺术品、互联网+艺术”,丰富了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模式,拓宽了交易渠道,同时艺术品市场数据的留存、创新应用,助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。
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门类,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除房地产、股票、黄金之外的重要选择。作为收藏和投资的艺术品,被更多的财富人群所购藏或关注,艺术品成为他们收藏、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之一,以中高端艺术品为主。
目前,中国专业的艺术品财富管理才刚起步,未来随着更多的高净值人群进入艺术品市场,艺术品财富管理行业将会蓬勃发展。
来源:文交联合
深圳文交所艺术品资产托管平台,是实现艺术品资产化的交易平台,是深圳文交所艺术金融业务的发端。经过鉴定和评估的各类艺术品,首先通过艺术品资产托管平台托管,在该平台托管交易,实现登记备案及托管、协议转让两大功能。
了解艺术品资产托管相关事宜
欢迎咨询
潘女士 18269010283